中国配音在线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分享到:
中国配音在线网
首页 配音作品 翻译服务 音乐制作 央视广告 联系方式
中国配音在线网
网站公告
有配音录音需求,请按照以下联系方式联系我们,欢迎合作伙伴们长期合作。
QQ :26988372有需要请QQ联系我!
MSN :zgvoice@hotmail.com
电话:010-85803690
手机:13671101041
联系人: 邹先生
邮件: zgvoice@126.com
热门文章

配音员语言中的旋律

作者:配音-中国配音在线,配音行业最好最大的配音网站!    日期:2012-05-21
  有人会问,旋律不是只有在音乐和歌曲中才有吗?语言中也有旋律吗?
  是的。
  如果说我们听到过音乐和歌曲中演唱的旋律,也听到过戏曲和曲艺中道白的旋律,还听到过评书联播和京韵大鼓中半唱半白的旋律,亦听到过山东快书和天津快板儿中不同风格趣味的旋律,以及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地方的,不同门类的语言中千差万别的特色旋律,我们语言中的旋律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一个语言工作者来说,语言中的旋律是至关重要的。
  1、旋律基础:
  那么语言中的旋律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当然首先是由“四声”。
  在普通话中,规范的“四声”是语言中旋律的基础。而不够规范的“四声”便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方方言,如粤语就有“九个声调”。
  难道语言中的旋律就“四声”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
  规范的“四声”只是起到区分普通话及方言的关键,并不是语言旋律的全部。例:我们都听到过那种在某公众场合,如报站名、医院叫号等,用电脑拼字的方法将规范 “四声”的字词拼接在一起的呆板、机械而生硬的语音,其“四声”都是规范的,但“语言旋律”就谈不上了。它只是一段带有文字化功能提示性的“语音”而并非是具有逻辑重音富有节奏及旋律生动的“语言”。这同时也说明,太过标准、没有变化、缺乏节奏及旋律的语言,就会象机械而生硬的文字化语音一样,没有灵魂及生命力。
  其实“语言旋律”就在“字里行间”,文字所赋予的“四声”就像乐谱,同一句普通话的旋律基础其实是一样的,也是不会改变的,即使一千个人以普通话的四声来念同一句话,旋律基础应该是相同的,除非不是普通话。
  “四声”只是普通话“规范”的一个旋律基础。而我们所说的语言中的旋律,其实也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相同”的旋律基础,但由于“演绎的不同”而生出的。和音乐作曲家不同,音乐作曲可以海阔天空任意创想,而不会有象语言中的“四声”一样,有一个规范的、不会改变的旋律为基础,再进行旋律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旋律的创作比音乐旋律的创作更具制约性。
  当然,也有些音乐家正是利用了歌词文字中的“四声”为旋律基础来创作歌曲的旋律,如:李宗盛的《凡人歌》“四声”的制约性,正好成了歌曲的特色所在,反而让《凡人歌》在制约中飞翔而起,至今传唱不绝。所以说,语言中的旋律是基于“四声”的旋律基础,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不同演绎和不同创作而成的。
  2、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对许多语言工作者并不陌生,但如何运用“逻辑重音”却是形成“语言旋律”的关键所在。
  “句节”是指一个自然句中的最小单位, 就是按念诵的习惯分成的若干小节。因为文字语言的句读,不会象念诵语言那样,把即使没有逗号、顿号的“停顿”也标示出来,而为了更好的表达一句话的意思,念诵时的“停顿”往往会多于一个自然句中的标点。而每一次“停顿”就形成了一个“句节”,就像乐句中的小节。
  我认为“逻辑重音”在“句节”里最好只有一处,最多不要超过两处,这样“逻辑重音”才能在语言旋律中成为点睛之笔,否则就会画蛇添足,使语言的表达似是而非,没有重点。
  其实,选择“逻辑音”就是设计语言旋律的开始, 选择不同的“逻辑重音”就会形成不同走向的语言旋律。
  3、语言节奏!
  旋律一定和节奏有关,音乐中的旋律不光是不同音高的音符组合,音符的长短也变化多端。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这些不同长短、不同音高的音符有机的组合起来才形成了旋律。如果光是不同音高但长短却都是一样的音符组合在一起的话,旋律就大大逊色了。
  语言亦是如此,“逻辑重音”虽然选择准了,语言旋律的走向有了。但语言中字词的间隔如果总是一样或缺乏变化,语言旋律也会逊色不少。
  就拿选择“句节”来说吧,“句节”的划分可能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也许某一句的“句节”会相同,但从整篇文稿来说大部分“句节”和停顿是各异的,而在一句话中的不同“句节”里,不光有音高的变化,语言节奏也有变化,这样,这句话听起来就会活泼生动,富有弹性,而这种音高及节奏的变化一定是微妙的、自然地、合乎情理的,万不能为了变化而变化,机械的设计音高,生硬的处理节奏,那样的语言会很可笑的。
  4、字的雕琢与忽略
  在语言中“咬字”是体现风格的关键,“语言旋律”也与“咬字”的处理息息相关。"
  念诵时所有的字词咬的太死,会给人咬文嚼字、做做的感觉,而咬的太轻,也会有模糊不清、混沌暗淡之感,这两者都不可取。
  其实,道理就像中国花鸟绘画中的笔墨用法一样,尤为王雪涛的牡丹花鸟图最为代表,既有浓墨重彩、亦有淡淡水印,既现虚无飘渺、异或实如复真,既有粗犷飘洒的挥毫泼墨,也有婉约娟秀的精工细笔,这一浓一淡、一虚一实、一粗一细,完美交合、相得益彰、如此妙韵跃然纸上,令人赏心悦目、无不叫绝。
  语言中的“咬字”亦复如是,要突出重点,就不能喧宾夺主,该强调之处要精雕细琢的强调,该忽略之处要一带而过的忽略,要知道没有淡就没有浓,没有虚就没有实、没有粗就没有细,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的道理。反之,该强调的没有强调,该忽略的反而突出了,不光语言旋律会受到影响,语言中想表达的意思也会似是而非、模糊不清。要不就是所有的字词都咬的很死,整篇语音听起来很累,太实太满,没有空间,没有回味,没有情趣。再就是所有的字词都咬的很轻、很软,听起来很困,太虚太空,没有重点,没有抑扬顿挫,没有精神。
  所以说“咬字”的雕琢与忽略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比,而这种对比,正是语言所需要的,也可以说是“语言旋律”中轻重缓急的音符。
  5、感觉气息的运用
  如果说规范的“四声”是“语言旋律”的乐谱,“逻辑重音”形成了“语言旋律”的走向,语言节奏的变化是让“语言旋律”活泼生动,富有弹性的节拍,而咬字”的雕琢与忽略的对比成了“语言旋律”的轻重缓急的音符;那么“感觉气息”的运用将是“语言旋律”这部交响乐的指挥和灵魂。
  我之所以把“感觉气息”如此强调,是因为我们无视它的存在,我在《气息的运用》中谈到过“感觉气息”是既“基础气息”和“技巧气息”之上的第三层气息,它是以一种“非声”的形态,渲染于语言中的,是一种感觉的把持,一种意念的伸张,一种激情勃发的内敛,一股情感抒发到达极致的控制。

  本文由中国配音在线网(www.zgvoice.com)收集整理,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务请联系原作者并请注明出处! 配音网 广告配音 专题片配音 英语配音 粤语配音 配音 全国配音咨询服务热线:4008-981-300

作者:配音-中国配音在线,配音行业最好最大的配音网站!
来源:http://www.zgvoice.com/
日期:2012-05-21
点击:
Copyright @ 2003-2015 北京维金传媒旗下品牌:中国配音在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铭律师 京ICP备05035804号 负责人电话:13671101041(热线服务时间10: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