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声音中的三元素是“音量”“音域”和“音色”,每个人的声音中都包含这三个元素。声音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的质量,是语言的色彩。如果说语言是一部汽车,那么声音就是不同马力的发动机。如果说语言是一个塑像,那么声音就是不同质地的雕塑材料。如果说语言是一幅绘画,那么声音就是不同色彩的颜料。在话筒前,声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言的承载力,表现力及魅力。
1、“音量”
每个人声音条件多数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先天的遗传因素占到8成以上。音量的大小取决于声带的长短薄厚、身体气量、共鸣腔体的运用程度及语言环境和习惯的不同。如果我们把音量分为“大”“中”“小”的话,我自己的先天基础条件应该是“中”,不算是个大嗓门儿。这多半是由于共鸣腔体的运用程度及语言环境和习惯所造成的,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我的声带还是挺长挺厚的,只是没有开发利用。后来我接触到专业的练声方法,打开了共鸣腔体,改变了语言习惯,正确的运用了气息及发声方法,“音量”可以非常大了,但平时说话时,我的音量还是保持在“中”的分贝。如果你是一个话剧演员,那么对音量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没有一定的音量,是无法承担舞台表演的。例:在中戏学表演时,我有个同班同学叫谢韦,是个女生,她的形象非常好,是属于特别上镜的那种,但是声音就成为她的遗憾了。因为戏剧表演的发声训练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将声音的力度、亮度及响度全部释放出来,而她的声音是属于那种,由于先天条件的问题所导致的音量小、音域窄、音色沙哑。每当我们做发声练习时,大家就特别注意她,因为老师要求的音量远远超出了她所能承载的音量,而她听到我们都能发出那么大的声音,自己又不得不做,于是我们就聆听到一声类似“仙鹤”的叫声。这是用大气量猛烈冲击声带,而超出了声带所能,出现的一种超载现象,又叫“冒泡儿”对声带的损伤很大,每当这时,老师就在大家的笑声中终止她的练习,后来,她去了香港,最终也没有从事演艺这一行。虽然说音量是衡量一个戏剧演员的硬指标,而在话筒前,则没有对音量的必须要求,只要不是小的连你自己都听不见就行了。因为话筒就像耳朵,也只适合在一定距离下的一定音量,而距离很短的大音量,声音就会失真或爆掉,听起来会很不舒服。所以说,在话筒前的音量适当就好。
2、“音域”
所谓“音域”是指声音从低到高的可用范围和区域。每个人音域的不同,主要也取决于先天条件及用声的方法。而音域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拓展的,音域的宽窄,对于一个歌剧演员来说,决定了他所能够承载的作品,而对于一个“声音者”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现力。有的人认为,语言不会像歌剧那样对音域的要求吧?没错,语言没有像歌剧那样实实用到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但是音域的宽窄决定了语音的起承转合及语言旋律的构成。就像一只小提琴是无法表现出一步交响曲的。弦乐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司提琴组成的,只有这样的音域才能表现出乐曲的细致入微到气势磅礴。音域的拓展,就是让一个声音者的语言中多几只不同声部的“提琴”,给你组织语言旋律创造更大的空间。例:有一位模仿我的配音员,也是我的学生,在四川一地小有名气,从语言旋律的组织上,应该说还是很有悟性的。他能意识到商业语言与其他语言种类的不同,而且已经在向商业语言的旋律方向探索了。但是音域问题成了障碍他突破的关键,也就是他的声音无法承载他所想表现的感觉,而这种无法承载恰恰是他自己不自知的。他认为只要感觉到位了,就应该全到位了。当然,感觉是非常重要,但是再好的感觉也要通过饱满的声音来表现,而不是一带而过。我们通常所说的音域,是指从高至低的有效发音区域,有些人能发很低或很高的声音,但并不是在声音的有效发音区域内,明显的表现是,声音的饱满度不够,音量明显变小,声音的亮度也欠缺很多。甚至出现气泡音、或噼噼啪啪的杂音,这些其实是超出了有效发音区域的盲音。我的那位学生喜欢追求低沉宽厚的语言氛围,但一句话中至少有两三个字是盲音,他自己还觉得很不错,很陶醉在自己渲染的氛围里,当我指出他的那几处盲音时,他还在问:“什么是盲音啊?”于是我让他把声音提高些,放在他的有效发音区域,虽然盲音解决了,但又不是他所要的低沉宽厚的感觉了,很是苦恼。因为松弛的低音及通透高音音域会给你的语言以强有力的动感和可塑性,那些平时你语言音域所用不到的,或者你觉得并不重要的高低音音域,会增加你声音的频宽,会默默地为你的语言增色,所以“音域”是语言表现力的基础,音域的问题不解决,语言的表现力是很难突破的。
3、“音色”
如果说“音量”是语言承载力的关键,“音域”是语言表现力的关键,那么“音色”就是语言魅力的关键。“音量”及“音域”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步改善的,而“音色”则是与生俱来很难改变的。一个人的“音色”就像他的长相一样,虽然随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变化,但神态是不会改变的。就像一位阔别已久的老友,相见时一定会在他的神态中唤起当年的记忆。声音亦是如此,对一个人的长相和声音的印象,往往是分不开的。比如:中国相声大师侯宝林老先生的表演家喻户晓,侯先生的形象和表情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当我们在收音机里只听到侯先生的声音时,头脑中也会联想出他的形象及表情。这就说明,声音和形象是具有同等识别性、个性及不可替代性的。可以说声音就是一种形象。因为一个声音反复被听到,就会在听者的记忆中被储存,当这个声音响起时,听者在记忆中被储存的相关信息、如形象、名字、社会属性等就会被调出,从而完成对一个形象、或人物、或品牌、或机构整体的印象还原,这就是为什么商业语言中企业形象的声音总是保持不变的原因。那么声音的特色,其实是让我们记住它的重要因素之一。构成声音的特色一方面与语言旋律及吐字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是由“音色”所决定的。如果我们把“声音”比喻成人脸,那么“音色”就是“五官”,“语言旋律及吐字”既是“表情”,最终形成了我们对他神情的印象。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我们提到几个名字,看看是否在看到名字的时候,能想象出他的声音和形象。郭德刚、小沈阳,赵忠祥,单田芳,(哈!还挺押韵)他们语言中的特色各具不同,除了他们的吐字及语言旋律的极大不同外,“音色”的差别是最明显的。其实我们对“音色”在语言中的识别性是很强的,比如我们在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接听一个你很熟悉的人打来的电话时,多数你会一下听出对方是谁,但是如果对方正好感冒了,你就未必一下能听出对方是谁了。因为听者在记忆中没有储存关于这个“音色”的相关信息,也就无从对号入座了。有人会问,音色如此重要,而音色又是与生俱来很难改变的,对于那些音色不理想或音色有缺陷的人来说,就无药可救了吗?也不尽然!那就要通过对其声音中音色的开发引导及漫长的针对性训练,才会有些许的改善了。就像不漂亮的人想通过美容来变的漂亮,成功率是不高的。
如果我们把“声音”比作一位体操运动员,“音量”就是他健壮的体魄,“音域”就是他所能完成的高难动作的系数,“音色”就是他神采飞扬的表情和无法替代的气度。这样,我们知道了声音中“音量”“音域”和“音色”三个元素的在语言中起到的承载力,表现力及魅力的不同功用,可以依据自己声音中的问题,着手应对。
但声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明白道理就能完善的,要通过一段较长时间正确的针对性指导训练,才会有明显的提升,而一旦改变了,你会豁然开朗,会让你的语言插上翅膀!
本文由中国配音在线网(www.zgvoice.com)收集整理,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务请联系原作者并请注明出处! 配音网 广告配音 专题片配音 英语配音 粤语配音 配音 全国配音咨询服务热线:4008-981-300